歼-16战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四代半双座双发多用途重型战斗机,具备强大的制空、对地、对海打击能力,是中国空军攻防兼备转型的核心装备之一 气动设计与动力系统 歼-16基于歼-11BS改进,采用苏-27系列经典气动布局,但融入中国自主研发技术,优化了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。装备两台国产涡扇-10B“太行”发动机,单台推力达14.5吨,赋予其2.2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和1800公里作战半径,航程约4500公里,可覆盖南海等战略区域。
2.航电与雷达系统 搭载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(AESA),探测距离超200公里,可同时跟踪20个以上目标并攻击4-6个,抗干扰能力强,性能媲美美国F-15EX的AN/APG-82雷达。配备先进电子战系统、通信系统和现代化航电设备,具备多机协同作战能力。
3.隐身设计 虽非隐身战机,但采用雷达吸收涂料和部分隐身优化设计,显著降低雷达截面积(RCS),提升生存能力。
4.多用途作战制空作战 :可携带霹雳-10、霹雳-15空空导弹,具备远距离超视距空战和近距格斗能力。 对地/对海打击 :最大载弹量12吨,拥有12个外挂点,可挂载鹰击-83反舰导弹、鹰击-91反辐射导弹、空地-88精确制导炸弹等,执行精确打击任务。 电子战能力 :歼-16D电子战型加装大型电子吊舱和天线阵列,可实施宽频带电磁干扰,压制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,并携带反辐射导弹摧毁敌方雷达。
5.体系化作战 作为中国空军“攻防兼备”战略的核心装备,歼-16可与歼-20隐身战机协同作战:歼-20负责隐秘渗透,歼-16提供火力支援和电子战掩护,形成“高低搭配”的作战模式。与歼-10C、歼-11系列等第三代改进型战斗机协同,利用其作战能力优势提升体系作战效能。
7.实战表现 歼-16已装备多支歼击航空兵部队,参与夜间对抗训练、远海巡航等任务,验证了其远程威慑与火力投送能力。在2022年西沙群岛附近海域的驱离外机行动中,歼-16通过近距离释放箔条干扰弹,成功迫使澳大利亚P-8A反潜巡逻机返航,展现了其强大的实战能力。
8.规模与产能 截至2025年,歼-16服役数量超过400架,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四代半重型战斗机,年产量达70架以上,远超美俄同类型战机。
9.与美国F-15EX对比 歼-16在载弹量(12吨vs.11.5吨)、航程(4500公里vs.4000公里)和成本上占据优势,而F-15EX的雷达和航电系统与其相当,但单价高达1亿美元,远高于歼-16。
10.与欧洲“阵风”战机对比 歼-16在最大速度(2.2马赫vs.1.8马赫)、载弹量和作战半径上更优,且导弹射程和火力覆盖能力更强。
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